

今年年底的时候,湖北千亿大县终于要扩容了。
2022年,湖北仙桃市GDP率先突破1000亿元,实现湖北千亿大县零的突破。2024年底,湖北共有5个县市GDP超过900亿元,成为冲击千亿大县的种子选手。
近日,伴随着今年三季度数据的出炉,宜都市、潜江市、大冶市、汉川市这四名种子选手,都再次将冲击千亿县列为年终目标。
近年来,千亿县的多寡,逐渐成为衡量区域县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对于东西部而言,难度却截然不同。
对于东部县市来说,优渥的地理条件、毗邻发达城市群,让它们的崛起机会更多。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中国目前一共只有62个千亿县,其中有46个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相反,在中西部“长”出千亿县却并非易事。中西部涵盖全国超3/4的县市,但千亿县占比却不足全国的1/4。
所以,当湖北千亿县扩容的时候,这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充当了中西部地区特色县域经济的“探路者”和“先锋队”。
今年10月底披露的“十五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再看湖北,目前所有“准千亿县”,清一色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潜江的小龙虾、汉川的缝纫线,都是本地产业的金名片。
但如果从三大产业的结构来看,最具特色的无疑是大冶市。
▼大冶市 图/视觉中国

湖北的强县,目前大多数第三产业占比更高,但大冶则和它们相反,是以工业为第一经济支柱的大县。2024年大冶工业占GDP比重为54.8%,比例高居湖北县市第一名。
许多工业县,都面临着资源枯竭、传统制造业式微的窘境,它们如何转型,如何在县域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经济?
正在冲击千亿县的湖北大冶,给中西部提供了新思路。
【1】
为什么说湖北大冶的转型,提供的是新思路?
这是因为早期千亿县的崛起模式,并不能让现在的中西部县市“一键复制”。
2007年,当中西部县城还有许多人连小灵通都用不上的时候,在江苏却一口气诞生了中国最早的3个千亿县——昆山、江阴和张家港。
这一年,昆山的GDP总值高达1151.8亿元,相当于武汉当年GDP总量的1/3,即使是中西部一些地级市也难望其项背。
▼昆山市 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昆山能成为中国第一批千亿县?
首先是“天时”,1990年浦东开始开发,当大量外资和企业涌入后,这里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于是大量企业,开始谋求向其他地方转移。
紧邻上海的昆山就成为这些企业转移、技术扩散的不二选择。这里与上海市区的直线距离仅50公里,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上海的打工族都考虑在昆山买房。
更为重要的是,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昆山市精准地看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潜力,重点对其招商引资。
到千禧年后,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工厂商中有六家陆续落户昆山。在这些龙头企业的牵引下,塑胶件、电路板、连接线等近70% 的配套供应商纷纷抱团落户昆山。
2007年,当中国网民数量刚刚突破2亿关口时,昆山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直接占了全球总产量的1/3。这一年昆山IT产业规模达1899亿元,直接占了昆山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5%。而工业又占了昆山当年GDP比重的66%。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昆山就是靠着造笔记本电脑,成为中国第一批千亿县。
更重要的是,昆山崛起,给其他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两大经验模式。
第一,是借助优渥的地理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承接沿海的多轮产业转移;第二,是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再找到合适的赛道,将其壮大为本地的特色产业集群。
此后,许多东部县市都借鉴了昆山的发展经验。到2017年,中国千亿县的数量扩大至24个,其中19个都在东部地区,占比高达近八成。
这一年,在浙江的慈溪市,电熨斗、电吹风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慈溪成为国内三大家电生产基地。它承接的就是上海、宁波外溢的家电制造业;
▼慈溪市工人们正在生产电熨斗 图/新华社

浙江余姚市则借助承接长三角和台资产业的外溢,直接成为中国首个模具之都,产量占全国塑料模具的60%以上。
这种县域发展模式,也影响了第一批中部千亿县。2017年中部共有3个千亿县,分别是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三地均在湖南。
而无论是浏阳市的家居建材,还是宁乡市的美妆产业,也均是依托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中部县域经济的标杆。
【2】
但东部的产业转移浪潮,总有步入尾声的时候。
2017年之后,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等中低端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就已经开始整体减少,且转移更偏向产业链的高端配套。
中西部县域无法再简单地复制“拿来主义”的成长路径。
此时,要想在中西部的内陆地区,长出一个千亿县,就必须跳出单纯的承接转移,要靠多元的路径去突破。
譬如湖北天门市,在2020年后,承接了珠三角大量的纺织业转移,但天门并没有选择去大力发展传统纺织业,而是瞄准电商赛道,大兴服装直播带货。
这种策略的结果是,天门市的快递量成为湖北近年来最大的“黑马”,从2019年的省内倒数第二提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全省第四,比湖北许多地级市都高。天门也在2023年正式入围全国百强县。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直播间 图/人民日报

但赛迪顾问在对中国中西部百强县进行研究后,发现第二产业才是中西部百强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部百强县里的前十名,它们工业占GDP的平均比重高达49.2%。
所以作为湖北县市中工业占比最高的大冶,它的转型发展自然是中西部县域发展的“样板间”。
大冶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它的名字取“大兴炉冶”之意,今年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时,湖北大冶位列全国第53名,居湖北第二,比2017年首次登榜时,位次前进了29名。
在百强县中前进的同时,地处内陆的大冶,与早期的东部县市发展相比,也有了三大新经验。
首先,大冶的特色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并不依赖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而是基于对过去自己传统制造业的改造。
围绕钢铁、模具钢、铝型材等多个传统制造业,大冶三年技改项目60多个,投入38亿元,给本地制造业制造了新的增长空间。
▼大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图/大冶市政府官网

比如,传统钢铁企业存在大量余热资源,其中焦化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一直是行业的难点。大冶特钢把一个小小的加热煤炉阀门,从手工控制喷嘴大小改成智能管控实现“智能燃烧”后,就可以给企业降低煤气成本1200万元。
再比如,投资3.6亿元改造的长城汽车车身总成生产线,如今车间里都是各种自动化机械手臂,车间自动焊接率从60%提升至90%,生产线日产能实现了从原180套到420套的跨越式提升。
这项技改直接为长城汽车销量的增长奠定基础。今年9月,长城汽车的魏牌高山系列单月销量突破8560台,首次登顶国内MPV销量榜。
截至2024年底,大冶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年产值达 130 亿元,今年底更是要力争成为300亿级的产业集群。
其次,大冶主动融入城市圈的产业链,不让特色产业“唱独角戏”。
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同样地处长三角,中国第一批千亿县没有诞生在浙江?
譬如浙江的海盐县,这里从千禧年后承接的是上海及长三角沿海地区的紧固件等制造业外溢,这属于中低端制造业,因而后续与周边城市难以形成联动。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与服务,均属于湖北的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则完美地对接了湖北的这一目标。
大冶的湖北华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生产轮毂单元等汽车传动部件,它就直接为东风汽车等湖北本土汽车龙头供货;大冶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则是湖北城市群光电子产业的重要配套生产基地,大冶去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92亿元。

第三,大冶也会瞄准未来产业,给县域经济带来新机遇。
常言道“卖在人声鼎沸处,买在无人问津时”过去很多县市的发展承接的都是传统产业。很少有县市会走在区域前列。
今年10月底披露的“十五五”规划中,提到六大未来产业,其中包括氢能与核聚变。
在这个赛道中,大冶市是湖北走在最前列的县市。大冶的姜桥制氢工厂,这是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的核心工程。大冶又利用本地废弃矿山资源,打造了全国首个岩洞储氢科研中试基地。
可以说,在湖北所有的县市中,大冶是唯一同时实现绿氢量产、岩洞储氢中试的城市。
在氢能赛道上的领先,无疑为大冶后续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3】
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总量为54万亿元,已经占到全国GDP总量的40%。
中国的千亿县数量也已经来到62个。中西部虽然比例还不到1/4,但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增长。
这就意味着,伴随着中国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中西部将是新千亿县的集中爆发区。
湖北的千亿县目前仅有仙桃市一个,但900亿以上的县市已经有5个。今年年底湖北千亿县势必迎来爆发式增长。
更重要的是,冲击千亿县的大冶市,给更多中西部的传统工业县提供了新思路——不单纯依赖沿海的产业转移,从本地出发,融入城市圈的发展,同时尝试入局未来产业。
中国的县市数量庞大,不可能要求每个县市都能变成昆山市,这也不切实际。但大冶走的这条工业县的转型之路,却是中西部提升县域经济的好思路。
九派新闻记者付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象泰配资-股票10倍杠杆-在线杠杆配资-正规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